首页

妖晴女王

时间:2025-05-28 11:49:41 作者:平陆运河金海湾大桥左幅桥面格子梁合龙 浏览量:17459

  中新网宁波2月23日电(林波)“要睏冬至夜,要吃三十夜,要嬉十四夜。”在浙江宁波象山,素有“元宵过十四不过十五”的传统。

  牡蛎、瘦肉、香干粒、笋丁……2月23日,在“象山大厨”许根明的手中,各式“颗粒”依次倒入锅内烧煮,煮熟后拌上薯粉、食盐,石浦地道美食——糊粒羹便出炉了。

制作完成的糊粒羹。 林波摄

  冒着阵阵氤氲香气,大家“一拥而上”,讨要糊粒羹。

  所谓“糊粒羹”,即为一种食物,将各种小菜切粒,倒入锅内烧煮而成,一般用虾仁、牡蛎、鱼肉、蛏肉等海鲜为原材料,口感鲜美嫩滑。

  农历正月十四日的晚餐,石浦每家每户都会做糊粒羹、吃糊粒羹,吃了十四夜糊粒羹,寓意新的一年会聪明、发财。

  据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副研究员丁建东介绍,“十四夜”吃糊粒羹习俗源于明代,一直流传至今。

  丁建东表示,据传戚继光带兵驻扎在东门岛时,倭寇突然进犯石浦,驻石戚家军以最快速度将准备过节的食材切成粒状,再用淀粉搅拌成糊,吃完“糊粒”后上阵杀敌,终获大胜。

小朋友讨要糊粒羹。 吴婧媛供图

  由此,石浦的孩子们会自带碗筷,在十四夜走上七户人家要糊粒羹,主人笑脸相迎每人一瓢,串门越多越聪明,讨糊粒羹的人越多,主人家越会发财。

  “很好吃,每年十四夜的时候都会吃糊粒羹。”今年12岁的石浦居民宋晨拿着自带的碗筷,向不同的人家讨要糊粒羹。

游客领取糊粒羹。 林波摄

  “太有意思啦,糊粒羹味道非常鲜美。”来自上海的游客李晓忠表示,听闻象山独特的渔文化后,他非常向往。为此,他抓住春节假期的“尾巴”,自驾感受当地风俗。

  如今,石浦的糊粒羹分为两种:一种是咸的,象征着五谷丰登;还有一种是甜的,象征着红红火火。

糊粒羹制作现场。 林波摄

  当日,当地在石浦海丰广场上立起一口“大明第一锅”,为现场游客免费赠送糊粒羹,让他们了解象山人“元宵过十四不过十五”的传统习俗。(完)

【编辑:黄钰涵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国成品油价调整年内第二次搁浅

对于不少台青而言,在大陆实习是丰富职场体验、感知大陆生活的理想方式。来自台湾逢甲大学的吴婉榆进入福建福州的一家银行实习,她之前多次来大陆旅行,但深入实习还是头一次。“除了学习专业知识,了解大陆金融行业的创新模式,我们也在工作之余参与了很多精彩的活动。”吴婉榆说,之前读过一知半解的诗词,与福建天地辽阔、群山环绕的风景对照,忽然就理解了其中意境。对于大陆移动支付为生活带来的便利,她也有了切身体会。

“蓝色粮仓”迎来“播种”季 浙江洞头冬日耕耘忙

马帆始终坚守教学一线,指导学生从《黄帝内经》《易经》开始了解中医基础理论,进而学习推拿、按摩等实践技能。20多年来,从该校毕业的学生人数达到上万人。作为法国华人,马帆传播中医文化的故事感动了当地社会,成为不少学生心中的榜样。

新华社权威快报 | 习近平同安哥拉总统洛伦索会谈

构建以检察公益诉讼为主体的公益诉讼制度体系。优化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、社会组织等各类适格主体起诉顺位,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公益诉讼制度的衔接机制。

“民歌大观”回荡怒江大峡谷

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搭建。越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,促进转型升级新突破,围绕创新金融、专业服务、时尚商贸三大优势产业,竞速生命健康、数字经济、文化创意三条新赛道,前瞻布局未来产业,促进产融精准对接,推动楼宇经济高端化、专业化、特色化发展。

连环画《可爱的中国》原作首次在江西九江展出

继《南沙方案》发布后,《南沙意见》再次给予南沙重磅支持政策。《南沙意见》明确提出“对于在南沙从业、已在港澳参保的港澳居民,免于在南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”,这一政策避免了双重缴费,实实在在增强了港澳居民的获得感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